《中国近代史:1600―2000中国的奋斗》是一部大书,不仅因为框架和规模大,长达八十万言,跨越四百年历史,更因为它的气魄,叙事风格,以及涵括力处处都透示出大气。一路读下来,它明彻,通透,底蕴深厚,有一种清晰而深刻的风格,其赏心悦目不亚于黄仁宇。至于它是否就是迄今“没有一本近代史的著作能超过这本书的成就”者,因所知有限,未敢妄下结论。但我想谈几点看法。
在徐中约笔下,近代史是主动史而非被动史。也就是说,它不像许多教科书所描绘的,只是一部任人侮辱,宰割,蹂躏的血泪历史,而是努力回到历史现场,发现并突出我们许多历史人物曾经作出的积极回应和悲壮的失利。肯定这种主动性在现代转型中的作用。
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,不回避尖锐矛盾,坚持正面的从容的剖析,让史实说话,不轻下结论,是它的又一特点。在我看来,它吸引我的还有一个长处是,作者能对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,展开一种机智的、暗含幽默感的、富于独到见地的陈述甚至于刻画。
本书自清朝立国起,下迄21世纪,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。作者明确指出,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数西方汉学家所言,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。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、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抗争,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等线索,作者 细致描摹了近代中国内部社会的动荡和发展的重要动力,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历经艰难险阻,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