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法超越的文学经典,一座震撼人心、激荡灵魂的反战纪念碑。
特别收录雷马克研究专家评述文章,全面回顾本书创作出版史。
一部完美的文学杰作,一段不可置疑的真相。——斯蒂芬•茨威格
在这本书里你身处一个意义的世界,却丧失了你的童年、信仰,以及对个体的关心。你陷入了一场噩梦,被卷入一个神秘的死亡和痛苦漩涡。你竭力避免毁灭,你正在从地图上被抹去。从前,你是一个纯真的青年,梦想着成为一名钢琴家。你曾经那么热爱生活和世界,现在却把它拍成了碎片。——鲍勃•迪伦
雷马克给我们看的不是英雄,只是与你我相同的丘八(即士兵),恐怖,恐怖,永远在恐怖及神经错乱如醉如狂的状态中自卫与杀人,而且杀人是所以自卫,自卫不得不杀人。这才是战争的真相,是英雄的本色。——林语堂
一战期间,在爱国教师的劝导和同伴的榜样感召下,十八岁的保罗•博伊默尔与同班同学志愿参军,不久就被派往前线。这些本该处于生活的中心的年轻人,却要被迫面对持续不断的死亡的威胁。保罗历经了战争的残酷与盲目的英雄主义理想的幻灭,眼看着他的战友们在饥饿、痛苦和恐惧中逐一阵亡。当他在休假期间回到故乡,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与过往生活的联系。战争夺走了他们曾经坚信的一切,后方的人们无法理解他们的遭遇,炮火炸碎了他们的血肉,也粉碎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,更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一次整体失败。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,保罗作为班里的最后一员,倒在寂静的前线上,而那天的战报仅有一句话:西线无战事。
《西线无战事》忠实生动地记叙了德国士兵在战争中被迫承受的残酷际遇,以及他们返乡后重新融入平民社会的艰难,也将对个体的不幸的悲叹延展为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的哀歌。小说于1929年出版,18个月内就被翻译为22种语言,售出250万册,次年上映的同名影片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,继而催生了大量反思战争的文学作品的出版。尽管小说并非完全依据雷马克的亲身经历写就,但它确实为读者提供了一幅“真实”的战争图景,通过对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经历的深入细致的描述,为在它之前的20世纪20年代末涉及一战的德国战争文学中风靡一时的、为战争赞颂和辩护的、最终旨在发动新的战争的立场提供了一种 “反记忆”。时至今日,《西线无战事》已经成为阐述战争之无意义的一个永恒不变和不言而喻的象征,并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经典之一。本版特别收录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雷马克研究专家托马斯•施奈德教授的评述文章,全面回顾了本书错综复杂的创作、出版、营销和接受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