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浒传》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,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,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。数百年来,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,并被译为多种文字,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。
《水浒传》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、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,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、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,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,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,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“官逼民反”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。
书籍内容:
本书是以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》杭州容与堂刻本为底本,与天都外臣序本、杨定见序本、李渔芥子园刻本等校勘整理的,同时在个别文字上参校了贯华堂本。一般不出校记。在本书完稿后,才见到王利器的《水浒传》校注本,本书对个别问题有所参考,书中均有说明。
整理古籍也应与时俱进,本着这个原则,在标点、分段、注释方面,都有一些新的理解,做了一些更改。这里略举数例:标点方面如三十回有:“又进了一两套食次。说些闲话,问了些枪法。”“食次”,就是指食品。中华书局、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把“食次”点入下句读,这里就改了。文字方面,如三回,鲁达对郑屠喝道:“你如何叫俺讨饶,洒家都不饶你”,“叫”字据芥子园本改作“对”字;十四回,有“一定是醉了,就便着”,“着(zháo)”字就有睡着的意思,此句并未脱字,但为了使今日海内外各地区的读者都能读懂,考虑再三,还是据芥子园本、贯华堂本于“着”字前补“睡”字;十九回,有“那时阮小五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”,“五”当作“二”,据本书本回改,因阮小五尚未娶妻;二十三回,武松“前后共吃了十五碗”,“五”当作“八”,据本书本回与贯华堂本改;同回还有阳谷县的印信榜文“白日不许过冈”,“白日”显系衍文,据本书本回与贯华堂本删;三十二回,有“左边这个生的白净面皮”,“左”当作“右”,据本书本回上文已有“左边一个五短身材”改;三十三回,花荣道:“他又是个正知寨。只是本人累累要寻花荣的过失。”又,三十六回,吴学究道:“……到彼时可和本人做个相识。”“本人”对今日读者可能出歧意,故据贯华堂本改作“他”,等等,不一一列举。又为适应今日读者的阅读习惯,便于普及,在分段方面,不再是大篇大段,而是分段较细,这样做便显得文意更加清晰,读来兴味盎然。在文字方面也照顾到一般读者,统一了一些异形词和俗体字、异体字,如“能勾(够)”、“动掸(弹)”、“带(戴)帽”、“欧(殴)打”、“转湾(弯)”、“跨(挎)刀”、“禅仗(杖)”、“算帐(账)”、“理采(睬)”、“杂采(彩)”与“采(彩)段”、“阻当(挡)”、“陪(赔)钱”、“直(值)得”与“直(值)日”、“反到(倒)”、“已(以)后”、“鳖(憋)气”、“以(一)定”、“一枝(支)军马”、“惊呀(讶)”、“急(及)早”、“埋冤(怨)”,还把现代汉语里需要分别的字做了改动,如“那”改为“哪”或“挪”,而对称女性用“他”则没有改动,因为“她”、“他”有所分别,是民国以后的事。注释方面,较多关注今日读者生僻的词语、不常见的典故等,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理解的,加以注释,相同词语在首次出现时加详注,重复出现时意思有变化者加注,意思无变化者只加简注或不再加注。以上做法是否妥当,还请读者指正。
又,特别声明:本书曾于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过简注本,这次再版除改正了正文部分的错字外,注释篇幅增加很多,想必对一般读者阅读更为方便。